索引號 : 76413130X/2024-30444 文 號 : 無
主題分類: 政務公開 發文單位: 咸寧市審計局
名 稱: 關于2023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 2024年11月20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2024年8月28日在咸寧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上
咸寧市審計局局長袁國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2023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請予審議。
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市審計局依法審計了2023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結果表明,2023年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嚴格執行六屆市人大二次會議有關決議,統籌安全和發展,經濟運行呈現穩定向好、穩中提質的態勢。
--財政運行穩健有序,經濟大盤持續做強。全市財稅收入始終保持同口徑正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6.97億元,同比增長11.4%。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理念,市本級“三公”經費在上年壓減15%的基礎上又壓減超10%。
--惠民富民多措并舉,民生底線持續筑牢。全市財政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78%以上,全省“十大民生實事”咸寧41個子項目圓滿完成。發布 “免申即享”政策清單564項,撥付資金11.8?億元,惠及3191家企業、124.5萬人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發放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資金5.46億元。
--審計整改走深走實,監督效能持續提升。認真做好審計的“上半篇文章”和“下半篇文章”,推動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的審計整改制度逐步落實。2023年,全市審計機關促進整改落實有關問題資金7.68億元,被采納審計建議628條,被審計單位制定整改措施及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共474項。
一、市級財政管理審計情況
重點審計了市級決算草案編制、預算執行、資金管理等情況。2023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2307萬元、支出852307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39043萬元、支出439043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7699萬元、支出7699萬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467266萬元、支出453915萬元,年末滾存389165萬元。
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決策部署,不斷深化財政改革,加強財政收支管理,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防范化解財政風險,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但審計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財政資源統籌力度有待加強。主要包括:部分代編預算未下達;非稅等收入6568.57萬元未按規定及時繳庫;1427.49萬元資金長期結存在財政專戶、部門單位實有資金賬戶未統籌盤活;項目前期準備不充分,2000萬元專項資金閑置。
(二)暫付性款項清理不夠嚴格規范。主要包括:高新區未按照規定對2018年底前形成的暫付性款項制定分年度消化方案;高新區2019年后新增暫付性款項超過規定比例。
二、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通過大數據審計分析,對市直78家一級預算單位及所屬二級預算單位2023年度預算執行和財政收支情況開展了審計全覆蓋,其中重點審計了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市國資委等6個部門單位,對部分事項延伸追溯到以前年度。
(一)預決算編報不夠完整準確。4家單位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245.1萬元未納入預算;1家單位使用往來資金49萬元未納入預算;3家單位動用實有賬戶資金241.12萬元未納入預算;1家單位使用上級獎勵資金764.16萬元未納入預算調整;1家單位可預見項目經費7.40萬元未納入預算;1家單位項目資金連年申報連年結轉,多編預算118萬元;1家單位一次性申報跨年度實施項目預算,多編預算37.75萬元;3家單位項目當年不具備實施條件,多編預算154.3萬元;3家單位未及時調減項目預算,導致資金831.08萬元未使用;1家單位部門決算編制不規范,涉及金額1.29萬元。
(二)過緊日子要求和財經紀律執行不嚴。2家單位未收取收入75.33萬元;3家單位未將收取的收入291.93萬元上繳財政;2家單位坐支75.37萬元用于沖抵單位工作經費等支出;3家單位違規列支費用4.34萬元;1家單位未達付款條件提前支付宣傳費5萬元;1家單位審核把關不嚴,重復支付企業維修費0.51萬元;2家單位12個項目竣工后未按規定編報財務決算;2家單位4個項目違反政府采購程序,資產先采購后計劃備案,涉及金額55.24萬元。
(三)項目績效管理仍有待加強。4家單位12個預算項目績效目標編制不規范,存在績效指標編報不完整、不細化,目標設定不科學、不合理等問題;2家單位42個預算調整項目的績效指標未同步進行調整;1家單位1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不真實、不準確;9家單位9個項目進度緩慢,項目績效目標未能完全實現,資金659.64萬元無法及時撥付使用。
三、民生領域政策執行和資金審計情況
重點審計了義務教育、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鄉村振興等政策執行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
(一)義務教育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審計情況。重點審計了咸安區2020年至2022年義務教育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義務教育政策執行不到位。截至2022年12月,34所學校師生比低于規定比例,部分學校校舍閑置或被用于其他用途;1所小學改擴建項目未經竣工驗收投入使用。二是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薄改資金計劃使用與實際投入不一致,涉及金額221.43萬元;滯留欠付薄改資金和校舍資金1687.33萬元;1所學校食堂應收賬款賬目不清,涉及金額16.76萬元;6所中小學往來款項清理不及時,涉及金額1624.23萬元。三是以前年度審計發現問題整改不到位。截至2023年6月,咸安區3所學校以前年度審計反饋的8個問題未整改到位。
(二)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審計情況。重點審計了市本級2022年至2023年9月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管理使用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穩就業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勞務派遣許可機構底數不清,10家勞務派遣許可機構未納入統計范圍;6家勞務派遣單位未向市人社部門提交勞務派遣經營情況報告;未及時清退17家已超過1年以上未開展活動的見習單位。二是穩就業相關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就業補助資金3872.79萬元撥付使用緩慢,未及時發揮效益;向53名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就業培訓補貼4.43萬元。
(三)落實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審計情況。重點審計了2021年至2023年赤壁市鄉村振興政策落實和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投資49.32萬元安裝的污水處理設施未納入村級資產管理,村集體投資收益4萬元應收未收。
四、國有資源資產管理審計情況
在各審計項目中重點關注企業、行政事業、自然資源等資產管理使用情況。
(一)企業資產負債損益審計情況。對咸寧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投集團)2022年末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決策風險管控不力。2016年以招商項目名義對民營企業出借資金423.5萬元至今未能收回;2020年保前盡職調查不到位,形成代償款及其他債權509.40萬元。二是財務管理工作仍需規范。少計提職工教育經費31.71萬元;少計提折舊110.05萬元;劃撥、購置的資產1143.94萬元未入賬;未及時收回園區企業租金391.41萬元;部分會計科目核算不符合會計準則要求;榮盛置業專項資金使用不規范,涉及金額461.86萬元。三是資產管理體系有待完善。劃轉資產未辦理資產移交及過戶手續;部分房產未辦理產權證,面積76330.16平方米;1處房屋權屬存在糾紛,無法辦理過戶。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審計情況。在預算執行審計項目中,重點關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購置、管理、使用、處置等情況,促進資產的規范管理和有效使用。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資產賬實、賬賬不符。5家單位已處置的6處房產、28臺監測設備、8輛車輛未及時下賬;4家單位5處資產、11輛公務用車、93.32萬元辦公設備等未及時入賬;1家單位4處資產已無實物,但該中心未下賬,賬實不符。二是部分資產清查不及時、錄入不準確。4家單位未對所管理的6處房產進行產權登記;1家單位3處資產面積發生變化未及時變更;1家單位持有的1個門面未錄入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涉及面積3410.54平方米;1家單位重復錄入房產未及時更正,涉及金額322.92萬元。三是部分資產使用效益低下、管理松散。3家單位2處面積2422平方米房產、6臺空調閑置;1家單位1處房產無償出借,涉及面積91.39平方米;1家單位違規將該院創業基地5個門面無償提供給5名已畢業超過2年以上學生使用,涉及面積200平方米;1家單位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未經審批。
(三)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情況。重點審計了湖北赤壁陸水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濕地公園管理處)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履行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濕地資源監管缺位。勞務公司未全面履行濕地巡護義務;未按期完成濕地資源調查項目合同約定的事項;陸水湖4個考核斷面中有2個斷面水質不達標。二是森林資源保護不力。陸水林場樹木栽植后管理不到位,導致財政資金未發揮效益。三是生態修復項目建設管理不規范。項目虛假招投標,涉及金額265.72萬元;改變126.1萬元項目資金用途;工程量不實;施工單位將工程項目違規轉包,涉及金額12.25萬元。
五、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情況
(一)政府債券資金審計情況。重點對2023年市本級發行的政府債券資金管理使用及相關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審計,涉及4家單位、63個項目。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項目建設程序存在薄弱環節。3個已投入使用項目未辦理竣工驗收。二是部分項目財務管理或合同執行不嚴。62個已竣工項目未按規定編報財務決算;2個項目績效自評不真實、不準確。
(二)水利專項資金審計情況。圍繞水利補短板建設、市級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等方面,重點對嘉魚縣2019年至2021年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資金管理使用效益不高。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未按要求制定項目資金縣級報賬制實施細則;水利資金閑置未發揮效益,涉及金額280萬元;未及時下達水利轉移支付資金2521萬元。二是工程建設管理不到位。違規簽訂工程補充協議,金額超原合同價款0.5倍;3個項目未按工程招標文件評標辦法評分,影響評標結果有效性;未按合同約定計提質保金3.95萬元;項目檔案管理不規范。三是安全飲水建設存在短板。10個已投入使用的農村供水工程項目未辦理竣工驗收;部分飲水工程項目未按圖紙施工;部分鄉鎮水廠管理混亂。
(三)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政策落實審計情況。重點審計了相關單位推進“降費”政策落實、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和保證金、惠企獎補資金的撥付使用等政策執行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執行不到位。1家單位違規向企業轉嫁罰款7萬元;1家單位無依據收取文明運輸保證金2.5萬元;2家單位超標準預留質保金5.51萬元;1家單位應獎補未獎補1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獎補資金6萬元。二是違規發放獎補資金112.76萬元。1家單位把關不嚴,造成5家企業以相同設備重復申報獲得獎補資金41.69萬元;1家單位審核不力,造成1家企業以虛假驗收資料通過評審獲得獎補資金20萬元;2家單位未嚴格審核,造成3家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獲得獎補資金51.07萬元。三是拖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賬款仍有發生。1家單位拖欠企業工程款87.56萬元;1家單位未及時退還質保金1.28萬元。
六、政府投資項目審計情況
2023年,市審計局圍繞重大項目決策和擴大有效投資,對市本級和6個縣市區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情況開展審計調查,出具審計報告7篇,向地方黨委政府報送審計專報信息4篇。通過審計發現問題共52個,涉及5家市直單位和6個縣市區人民政府。具體情況如下:
(一)擴大有效投資政策落實不到位。一是政府投資年度計劃編制不及時。4個縣市區人民政府未按規定編制2022年政府投資年度計劃。二是“三庫”轉換率不高。6個縣市區人民政府“三庫”轉換率低于30%、未按規定調整更新等。三是入庫項目預算管理不規范。5個縣市區人民政府對未入庫的81個項目安排政府投資。
(二)重大項目建設管理不規范。一是部分項目進度緩慢。65個重大政府投資項目進度滯后或進展緩慢。二是合同及預算評審不規范。45個項目存在未按規定約定工程質保金比例、未按規定時間出具財評報告等問題。三是參建單位履職盡責不到位。2個項目施工、監理、跟蹤審計單位履職盡責不到位;2個項目跟蹤審計資料不齊全。四是施工管理不規范。3個項目施工單位墊資建設;3個項目違規任用掛靠項目經理,存在施工質量問題等。五是項目投資績效不高。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弱電線纜入地”、“無障礙設施”等部分內容未實施。六是基本建設程序不完備。7個項目存在未辦理竣工驗收投入使用、未辦理規劃和施工許可證開工建設、項目施工圖紙未經審查開始施工等方面問題。
七、審計處理情況
對2023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的問題,市審計局依法征求了被審計單位意見,出具了審計報告。針對審計查出的違規使用財政資金等問題,市審計局已依法下達了審計決定,要求有關單位予以糾正;對管理不規范或涉及體制機制制度方面的問題,已建議有關部門規范管理、加強研究、建章立制,并做到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對重大違法違紀問題線索,進一步加強了紀檢監察監督、巡察監督與審計監督融合貫通。有關部門單位正在積極整改,市審計局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要求,強化提升審計整改質效,切實寫好審計“下半篇文章”,不斷加大對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的跟蹤督促檢查力度,年底前報告全面整改情況。
八、審計建議
(一)強化重點領域監管,推動重大政策落地見效。一是圍繞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戰略的核心,推動咸寧市高質量發展,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相銜接,發揮好財政工具箱作用,推動對鄉村振興、義務教育、水利工程和飲水安全等領域的政策落實落地。二是夯實重點民生項目和資金管理責任,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積極發展社會事業,優化提升社會治理,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薄弱環節和重點群體傾斜。三是以控制成本為核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各項助企紓困政策落實落細,充分激發全社會發展活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二)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速促進財政資金提質增效。一是開展投資項目績效綜合評價改革。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財政管理,打造程序規范、約束有力的管理閉環。二是進一步規范債券使用管理,促進債券使用與項目建設周期和用款需求相匹配,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益。推進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有機銜接,強化績效管理主體責任,促進緊平衡下財政資金提質增效。三是持續完善績效管理內控體系,優化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監管全流程。習慣過緊日子,嚴格落實政府支出正面案例和負面清單,切實嚴肅財經紀律,不該開支、不必開支的一律不開支。
(三)規范國有資產管理,提升國有資源使用效率。一是完善國有資本財務管理和績效管理。推動完善績效考核掛鉤機制,夯實國有企業上繳利潤責任,激發國有資產增值活力;二是落實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壓實各單位資產管理主體責任,及時清查并盤活各類閑置資產,合理調劑、共享共用,提高資產使用效益;三是規范自然資源管理權責體系,提高自然資源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提升自然資源資產的保護和利用率,扎實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資產縱深推進咸寧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
(四)提高風險防控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一是加強財政風險源頭管控。強化對財政風險的動態監控、預警、處置力度,完善基層財力保障機制,全面評估收支平衡趨勢,強化“三保”等剛性支出能力。二是完善金融風險防范化解體制。加強對地方金融風險的監測,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與融資策略,加強不良資產核銷和處置管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日常監管,推動金融企業充分評估業務風險,建立健全擔保盡職調查機制、風險評估和審核制度。三是縱深推進系統監督。針對審計發現的普遍性、行業性、典型性問題,深入分析問題成因,從源頭治理的角度深化改革、完善監督機制,推動審計問題的標本兼治。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做好各項審計工作意義重大!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和關于審計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依法忠實履職盡責,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以高質量的審計監督保障執行、促進發展,為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咸寧實踐新篇章貢獻審計力量!